36氪|建筑機器人研發商「蔚建科技」完成 A 輪、 A+輪共億元融資,抹灰機器人實地作業效率為人工5倍
蔚建科技抹灰機器人已經累計實現數萬平方米實地應用。
文 | Koko
封面來源 | IC photo
36氪獲悉,專注于研發建筑類智能機器人的蔚建科技日前完成 A 輪、 A+ 輪共億元融資,其中 A 輪由險峰K2VC 領投,紅杉中國、保利資本和老股東線性資本跟投;A+ 輪由保利資本獨家融資。兩輪融資均由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融資主要用于抹灰及鋼筋機器人地研發、產品化和市場推廣。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 2020 年建筑行業總產值達到 26 萬億元,預計 2024 年建筑行業總產值將進一步達到 34 萬億元。隨著機器人在其他行業越來越普及,機器人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也逐步被驗證,蔚建科技創始人梁衍學告訴 36氪,雖然建筑行業很大,但機器人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卻處于初期階段。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建筑工人的數量卻越來越少,以當下 5400 萬人為基數,每年建筑工人數量以 100 萬遞減,未來機器替換人力在建筑業是大勢所趨。
蔚建科技創立于 2020 年 6 月份,是目前行業內唯一一家利用智能機器人解決施工場地抹灰作業的公司。梁衍學告訴 36氪:“在創業之初,團隊曾分析國內建筑領域各個細分環節的機會和切入可行性。雖然抹灰環節一直有專業的建筑科技機構或公司進行機械化與機器人化地嘗試,但此前在效率、成本和質量上的提升均較為有限。”
抹灰對于墻體質量的關鍵之處在于需要保證低空鼓率——墻面空鼓,墻面會開裂,墻磚會脫落;地面空鼓,則會導致地磚脫落,因此抹灰時需要保持對墻面的壓力。蔚建科技智能機器人在抹灰時對墻面保持 30Kg 左右的壓力,抹灰質量高且穩定,相較純人工抹灰空鼓率大致為 0.7% ~ 1.2%,蔚建科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抹灰機器人空鼓率幾乎接近 0 。此外,一個抹灰匠按平均每天抹灰約 50 平方米計算,意味著需要在保持高壓力的情況下將 3000 斤砂漿均勻涂抹在墻體上。這對抹灰建筑工人而言是巨大的負擔,也因此造成了熟練的抹灰工人貴、稀缺以及抹灰工人斷層等現象,抹灰機器人替代需求大。
對于建筑機器人而言,建筑施工地面、墻面不平整,施工環境惡劣,建筑機器人依靠 AGV 自主移動的難度較大且施工精度難以達到施工標準要求,是行業普遍存在的難題。對于地面不平整問題,蔚建科技利用傳感器自動感知機器人姿態并設計自動調平機構以解決;對于墻面復雜的情況,則通過 3D 視覺技術加強布料機構自適應調整能力以解決。蔚建科技還自主研發基于 BIM 模型的離線仿真軟件,自動進行路徑規劃、生成作業程序和作業地圖,并通過測距傳感器自動補正實際房屋和模型之間的誤差,提升抹灰機器人工作效率。
目前蔚建科技推出的抹灰機器人已累計實現數萬平方米的實地應用,在運作過程中,僅需一位工人協助轉場及墻體邊角補充抹灰,產品經多方合作伙伴驗證,抹灰機器人在建筑工地的實地作業效率已穩定在人工作業效率的 5 ~ 6 倍,實驗室環境下工作效率可達到人工的 10 倍。
除了抹灰機器人,蔚建科技目前還推出了一款鋼筋機器人,用于建筑現場施工的鋼筋裁剪定型。未來蔚建科技還計劃橫向擴展建筑工地其他工藝環節的機器人,不過短期內,梁衍學告訴 36氪,在沒有打好其他工藝環節基礎前,蔚建科技不會盲目擴張,“因為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底層技術與邏輯”。
蔚建科技產品目前均處于升級迭代的研發階段,抹灰機器人產品預計 2022 年第二季度前落地,鋼筋機器人目前也在緊鑼密布地研發中。在產品研發迭代過程中,蔚建科技已與中建八局、中建三局、中建一局、浙江建工、龍湖地產、金茂地產、金地地產等主要總包商與開發商展開不同程度地溝通合作,未來這些總包商與開發商轉換為客戶的潛力巨大。
目前蔚建科技團隊共有約 60 人,碩博比例超過 50% ,由國內外知名高校優秀人才組成,涵蓋機器人、建筑工藝、控制、自主導航、視覺、IoT、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創始人梁衍學曾在日本發那科機器人研究所專注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長達十年,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權威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