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99久久久成人国产精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人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州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偷一区二区三区

所屬分類:媒體報道|2025.02.18|閱讀數: Tag: 海歸 迪拜 博士 泥瓦匠 梁衍學 中東 蔚建科技 線性資本 黃松延 抹灰機器人

海歸博士變“包工頭”,打造機器人泥瓦匠,中東富豪買單

來源:創業邦

作者丨黎曉梅

編輯丨劉恒濤

1月20日,在迪拜碼頭,一座宏大的住宅樓正在施工。這是六善酒店規劃的122層超高豪華住宅樓,建成后將超越472米的紐約中央公園大廈,成為全球最高的住宅大樓。

在施工現場,中國蔚建科技的機器人正勻速將砂漿抹到墻面上。這天是蔚建科技的首批產品驗收日,在交付的緊張氣氛中,一臺抹灰機器人,僅用時24分鐘,就完成了26平米的抹灰面積,這是一個熟練工人半天的工作量。

客戶驗收時發現,墻面的平整度、垂直度、抹灰均勻度等各項指標,都達到甚至超越了行業標準。

抹灰機器人順利完成了阿聯酋首批客戶驗收,蔚建科技上下都很興奮,這意味著公司機器人已達到中東市場頂級交付標準。

在抹灰場景,蔚建科技的機器人遙遙領先。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有超850家建筑機器人相關企業,團隊僅百余人的蔚建科技,卻是行業內唯一一家成功將抹灰機器人落地的企業。

“世界上在運轉的一部分行業,可以通過現有的技術重塑一遍,建筑行業就屬于這一類。”蔚建科技創始人兼CEO梁衍學表示。

瞄準工地最貴的工序,做“會干活”的機器人

梁衍學祖籍山東,本碩畢業于上海交大機動學院,2006年在東京工業大學完成博士學業后,進入“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日本發那科(FANUC)。在發那科,梁衍學只用了四年半,就成為了首席研究員。

在發那科工作的十年,梁衍學見證了以機械臂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發展起伏,他認為,在日本,傳統工業機器人已經進入競爭的下半場,而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尚在蓬勃發展。于是,他選擇了回國。

回國后,梁衍學先在寧德時代做設備國產化。2018年,寧德時代上市前夕,梁衍學離職,加入剛組建不久的博智林機器人。

“我還是更想做一些有趣的事,比如真正會走路、會干活的機器人。”梁衍學說。

博智林機器人是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也是中國建筑機器人領域的早期探索標桿,被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寄予厚望。梁衍學擔任智能技術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是當時博智林核心人員。

一年后,梁衍學離開博智林機器人,一度陷入迷茫。這時,線性資本合伙人黃松延找到了梁衍學,當時在投機器人的他認為,力控智能機器人是可能帶來大變革的科技創新方向。黃松延找到梁衍學,原本是想了解一下行業,但聽梁衍學談論建筑機器人的發展應用之后,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由于人口老齡化,以機器人代替建筑工人缺口、提升產業效率,正在成為建筑產業界的一大趨勢。這同樣也是一個藍海市場,ABB機器人曾做過一項調查,截至2021年,全球只有55%的建筑公司使用了機器人技術。在汽車行業和制造業,這一比例則高達84%和79%。相對其他行業,建筑機器人的滲透率還很低。

抹灰機器人作業現場

在黃松延的支持鼓勵下,2020年,梁衍學在上海寶山創辦了蔚建科技。

建筑機器人細分門類眾多,按照材料加工、建筑建造、運營維護和爆破拆除幾大場景,可分為建材加工機器人、抹灰機器人、砌磚機器人、施工監控機器人、爆破機器人等十幾類。

從哪個細分場景切入,成為梁衍學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十余年在機器人行業的深耕,梁衍學養成了一種“職業習慣”:用機器人替代的視角來看待建筑行業中的每一道工序,同時,發那科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必須做有工藝、“會干活兒”的機器人,不然很快就會進入紅海。

“機器人不能跟人搶活兒,我們要干人工不擅長的活兒。逆重力、耗體力、有精度或者工藝要求的事情,人的作業效率會急劇下降,抹灰就非常典型,這也是適合機器人替代的工序。”梁衍學說。

建筑業的抹灰工序,是將水泥砂漿、混合砂漿、白灰砂漿均勻地涂抹到墻面上。砂漿較重,并且在垂直平面上作業要克服重力,相比水平面作業,需要耗費更多體力。

這一工序成本也更高。梁衍學說,在同一個項目中,一平方米的面積,膩子噴涂兩三遍,可能才10塊錢,抹灰要20塊錢。

同樣,作為建筑業核心工程之一的鋼筋加工,也存在大量無效工序。他舉例,鋼筋加工只有切斷、彎曲、滾絲這三個動作是增值的,分別占用的時間是10秒、13秒和15秒,其余時間都是無效的,工人90%的時間都在做與增值無關的事。

因此,梁衍學決定,產品聚焦在內墻粉刷和鋼筋加工兩大核心場景。針對內墻粉刷工序,研發抹灰機器人、噴涂機器人、建模機器人。鋼筋智能加工,則包括超高速滾絲加工線、鋼筋柔性加工中心和鋼筋骨架成型產線。

一天抹灰700平米,是人工效率的14倍

建筑業市場空間很大,卻是自動化的“洼地”。

“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這個領域分工規則和行業標準都沒有那么清楚,因此,用參數去規劃上下游的過程是很困難的。”梁衍學說。

建筑行業抹灰的標準要求是:垂4平4,粘結強度0.2兆帕。這是指在4平米的墻面范圍內,墻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誤差要在±4毫米之內,約等于兩枚1元硬幣的厚度。同時要讓抹灰材料保持0.2兆帕的粘結強度。

為了實現這一標準,水泥砂漿的比例是多少?機器人上墻壓力多少?速度控制多少?行業里沒有標準答案。

2021年5月,蔚建科技完成了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線性資本領投。當時的蔚建科技,連一張機器人圖紙都拿不出來。黃松延在內部面臨不小的壓力,但他有一個判斷:抹灰機器人要么只有蔚建做出來,要么在5到10年都不會有人做出來。

梁衍學同樣面臨挑戰。在那段時間,他經常會想起十多年前,面臨職業生涯選擇時,發那科一位負責人對他說的話,“你過去學的是什么,并不重要,未來做什么才最重要。你不能用幾年的求學生涯限定30年的職業生涯。”

“即使你不清楚自己有多大潛能,也要相信自己能夠做得比想象中更多。只要心中有目標并為之奮斗,沒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梁衍學說。

抹灰的關鍵工藝掌握在大工師傅手中,但大工師傅很難將其中的訣竅表述出來。為了把這些流程數字化,蔚建科技派幾位建筑行業的博士進入工地,跟著大工師傅干活,試圖將大工師傅的經驗“翻譯”成為數字化的參數。

黃松延有一次在工地上見到蔚建科技的創始團隊,CTO毛家振已經從一個儒雅文藝的海歸博士,變成了一個熟練的“包工頭”:長胖了,也黑了。而另一位創始人,正推著小推車干活,黃松延差點認不出來。

最終,研發團隊總結出了一條核心技術要點:要實現“垂4平4,粘結強度0.2兆帕”的要求,就要讓機器人在抹灰時保持約30kg的壓力。

經過不斷嘗試與實踐,蔚建科技成功將抹灰工序數字化,推出了抹灰機器人,極大提升了施工效率與質量。數據顯示,每臺抹灰機器人在8小時內,能完成300-400平的施工面積,最高可以做到700平,是人工效率的14倍。此外,施工空鼓率在0.08%以內,遠低于純人工抹灰0.7%-1.2%的空鼓率。

梁衍學透露,一臺抹灰機器人大概等同于十個大工師傅,按照節約的人力成本估算,大概一年左右就回本。

蔚建科技的噴涂機器人和鋼筋智能加工產線也取得了不小進展。噴涂機器人可以實現每小時膩子噴涂100平米,乳膠漆噴涂200平米,覆蓋玄關、走道在內的超90%家居空間。鋼筋智能加工產線將生產率提升了6倍,降低了80%的人力成本。

噴涂機器人工作中

蔚建科技機器人已經完成了多個標桿項目。如與中建八局深度合作的臨港新片區105社區金融東九項目、與上海建工合作的無錫市梁溪區醫療康中心項目、與中建一局一公司合作的蘇州獨墅湖醫院項目等。機器人施工團隊人數,精簡為傳統施工班組的40%,極大減輕了項目的管理負擔。

目前,蔚建科技機器人已經完成施工工程量近400萬平方。合作伙伴包括中國建筑、中國交建、中鐵、上海建工集團、上海城建集團、河北建工、龍湖、保利、建發集團等。

已經實現批量出貨,謀劃全球布局

現階段,對于梁衍學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做機器人,而是人才和市場教育。

首先是操作建筑機器人的人才。

“建筑機器人的使用,不能依靠原來的工人,要靠一個新興的群體。只有這個群體慢慢變大之后,建筑機器人才會迎來快速發展。”梁衍學說,這部分群體,就是掌握知識和技術,對機器人接受程度更高的新型建筑工人。

蔚建科技在嘗試通過深度培訓的方式,培養一批能夠操作建筑機器人的代理商和工人。按照標準,這些人要在項目上進行實操,直到能操作一臺抹灰機器人一天內完成25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面積,才算“畢業”。

另外,就是市場教育。

建筑業工期漫長,涉及到的供應商很多,而且工作環境復雜。抹灰、鋼筋加工等工序作為其中的一環,要與多方配合,而且涉及到施工工序的調整和策劃。

“工程項目方知道后面是機器人,會做出一定合理的優化,在工序上做出妥協。使用方愿意為機器人做出合理的施工策劃,這件事才能繼續往前走。”梁衍學表示,建筑業有很強的產業慣性,蔚建科技花了兩三年時間,客戶才逐漸愿意在工序上做出調整與配合。

“一件事情不好做,但是一旦做成了,就會形成護城河。”梁衍學表示,2024年到2025年春節前,蔚建科技有數十臺抹灰與噴涂機器人出貨。

從2021年至今,蔚建科技完成了5輪融資,獲得了線性資本、險峰、保利資本、建發新興投資、獨秀資本等資本加持。其中,其A+輪和A3輪融資超億元人民幣。目前,蔚建科技在深圳、寧波、雄安都設了分公司。

黃松延認為,蔚建團隊既具備頂級的機器人技術能力,又精通建筑工藝,且團隊核心成員過去一起工作過多年,“是在該方向上看到的最優秀的團隊”。

蔚建科技也在謀劃海外布局。2024年4月,蔚建科技開啟全球化布局。12月,蔚建機器人進入臺灣開啟施工首秀。2025年1月,蔚建科技的抹灰機器人順利完成了阿聯酋首批客戶驗收。目前,蔚建科技在新加坡、香港設立了分公司,已經在香港、臺灣、新加坡、迪拜等城市和國家開展業務。

“國內的建筑環境和建材過于非標化,海外更加標準化,機器人能直接開始干活。”梁衍學對海外市場更有信心,他預計在未來三個月內,海外訂單將有一定突破。

18221921589